長谷寺-鎌倉之旅

長谷寺距離高德院大佛不遠,是此區兩個主要的觀光景點。雖說鎌倉佛教之中,以禪宗為主要發展,但長谷寺則和淨土宗淵源較深。

長谷寺應在奈良時代建立,但詳細的時間已無可考證。根據寺廟本身的說法,長谷寺建於西元736年,開基者為騰原房前。而這位藤原房前也是大和長谷寺的開基者。

傳說,當年大和長谷寺於西元721年設立時,曾以楠木雕塑了兩座大觀音像。其中一座留於長谷寺,另一座則讓順流入海,隨緣而往。15年後,這尊木觀音漂流至相模國,最終置於長谷寺,也就是目前該寺的國寶十一面觀音像。

從長谷寺整體的結構來看,乃屬淨土式庭園。最明顯的即是在 安置主尊的本堂下方有兩座大池塘。此一結構源自於淨土宗的極樂淨土思維,其概念和禪宗的池泉回遊式庭園以及枯山水不同。

淨土式庭園起源於末法思想以及淨土宗盛行的平安時代末期,其最大的特徵為主堂前的大水池,例如平等院鳳凰堂。這類淨土庭園,主要是模擬「極樂淨土」的光景,企圖於現世重現淨土之美。先前在他文提到的八幡宮也有源、平二池,據說是受到淨土式庭園之影響。

淨土式庭園的特徵為大水池

長谷寺頗受到歷代掌權者的青睞,屢屢為其整修維護。1607年,德川家康替長谷寺整修,自此長谷寺就正式歸入淨土宗所管。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長谷寺趁著宗門混亂之際脫離淨土宗,成為獨立的寺院。

長谷寺觀音堂

本寺分為上境內與下境內。下境內有妙智與放生兩池,上境內則有安置十一面觀音木像的觀音堂、以及阿彌陀堂等伽藍。

長谷寺內的緣結地藏

長谷十一面觀音高達9.18公尺,乃日本最大的木造佛像。隔壁有阿彌陀堂,應是供奉阿彌陀佛。且說這十一面木造觀音像真的頗高,莊嚴華美,讓人心生沈澱。可惜堂內無法拍照,只好空留殘影於腦內,或是回家觀看雜誌。但二手影像總比不上實際所見來的真實。

寺內的地藏像

離開觀音堂後,往右手邊去有個見晴台。顧名思義,這是個瞭望台,可看到相南海岸美景。但天候不佳,陰雲壓頂,望去只見灰濛濛一片,實屬可惜。見晴台這兒有桌椅供遊客休憩,一旁有販賣團子的攤位。這兒的團子有上旅遊書,隨即買了一串來品嚐,味道不錯,但口味僅一種,不若八幡宮小町通那家來的多元(畢竟只是寺內的小攤位阿)。

長谷寺見晴台

見晴台旁有家餐廳名喚「海光庵」,本來想在此用餐,但見菜單似乎普通,因而打消念頭,下山離去。來到下境內,順道彎去看弁天窟。弁天窟據說又是弘法大師空海參籠之處(大師的足跡真的是遍及各地阿),看名字可知與弁才天有關係。洞內陳列了許多石像,由於燈光昏暗、視野短近,得一邊注意腳邊一邊前進,索性就不拍照了。

弁天窟外也有座不動尊

出了長谷寺後,想找間食事處飽餐。長谷寺這兒似乎有許多有名的餐廳,但是若逢假日則一位難求。本來要去吃一家旅遊書上推薦的餐廳,位在江電鐵軌旁,得小心翼翼地跨過。可一開門,店員就說已經客滿了,非常抱歉。於是又得躡手躡腳地再次穿越鐵軌。

最後我們轉往上文提及的輕食咖啡店,也算是奇遇巧合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