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完的書

私はなぜ「中国」を捨てたのか

這是已歸化日本籍的政治評論家石平的著作。內容闡述其為何從毛澤東的小戰士,轉變成反對中國的極權統治。書中也提到中國在天安門之後開始推行反日教育,達到轉移內部焦點的目的。

1980年也是中日友好的年代,也正因為如此,當石平旅日的朋友邀他去日本留學時,他內心的念頭不是仇日,而是想知道為何日本的明治維新會成功。來到日本的第二年就發生了天安門事件,而他在留日前,也曾積極參與民主化運動。大學畢業剛任教時,還自費買酒,邀請學生在宿舍內談論民主。不過也因此被上頭盯上,教導學生民主化的行動也被迫終止。

從本書中最大的收或是知曉,1980年代的中國並沒有推行反日運動,反而是1990年之後才如火如荼地展開。這也是石平在90年代末期回到中國後所受到的衝擊之一。

變身暢銷小說家:倪采青談小說寫作技巧(增訂版)

第二本就是這個了。

原本以為厚厚一本大概讀不完,但這此採用了興致來就猛K的戰法,所以後半段一下就解決了。所以說,書不見得要整本看完,找能夠引起自己的興趣的部分最重要。

回過頭來說,本書作者詳盡解說了小說解說技巧,並且認為當暢銷小說家不一定要有天分,透過苦練也可有所成就。書末有一處提到,有個外國教授文學的老師有兩個學生,一個擁有天賦,一個第一次交作品就被罵到臭頭。猜猜誰最後成了小說家?

答案是那位勤勉的學生!而天賦過人的學生終究沒有寫出任和作品。這讓我想起卜洛克的那本『卜洛克的小說學堂』。在這本卜洛克傳授小說技法的書本中,他也提到天賦與努力的問題。例如有個學生雖然是家庭主婦,但卜洛克第一次看她的作品時卻驚為天人,覺得她才華洋溢,前途無量。不過這位學生終究沒有成為小說家,這到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因為她志不在此,也沒有靠筆桿吃飯的自信。他另外一個朋友則是鍥而不捨地把工作辭了,專心寫作。第一次可能不行,但第二次、第三次後就成功了。

這只能說,才華可能是成功的條件,但不代表有才華就一定會成功。小說或是文字這行,運氣與毅力的因素也佔有不小的影響力。

另外小說也分為文學小說與大眾小說。文學小說可能需要帶上一點哲思或是文字上的造詣,不過大眾小說就不同了,它需要的是夠吸引人的題材或情節。但世上很少純文學或純大眾小說,大多數的小說都是在這光譜的中間。一般來說能賺錢的大多是偏向大眾小說的性質,純文學則是適合參加文學獎。

以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