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長寺、宮川本廛、りせっとcafe-鐮倉之旅

旅程的最後一站:建長寺

建長寺完工於1253年,乃是鐮倉幕府北条時賴所建。時賴邀請當時宋朝的高僧蘭溪道隆,為其打造建長寺,而建長寺也成為日本第一座「純」禪宗的寺院。

鐮倉建長寺

最早將禪宗帶入日本的,是榮西大師。但他在渡宋習禪之前屬天台宗,學成返日後提倡天台、禪宗並學。是故京都建仁寺實乃天台、秘教、禪宗並行的道場。一方面,建長寺為純禪式道場,開山蘭溪道隆禪師從宋朝帶回嚴格的修行法門,並寫成「法語規則」流傳於世(不是法文文法書喔)。

目前的建長寺並非創設時的原貌,因為它經歷過數次火災以及地震,原始伽藍(寺院內的建築物)早已化為粉塵遺落在歷史之中。現在寺內的各項建築,多半是江戶時代重建、或是由他處移建而來。

先從最外面的總門說起。這座總門上頭有個「巨福山」匾額。「巨福山」乃建長寺山號,乃因建長寺位在舊鐮倉七口的巨福呂坂之處。這座總門其實原本位於京都般舟三昧院,建於1783年,1940年才遷移到建長寺。

繼續步行向前,可見到建常寺之山門。此山門亦非原物,乃1775年重建。山門上層安置有釋迦牟尼、五百羅漢、十六羅漢的佛像,象徵性地讓通過山門的信眾沈澱心思。

穿過山門後,佛殿映入眼簾。此佛殿內供奉地藏菩薩,並非一般禪宗寺院常見的釋迦如來。傳說建長寺原址乃處決犯人的刑場,原本有間供奉地藏菩薩的平心寺用以撫慰死者。因此建長寺創立之初,變沿用地藏菩薩做為本尊。附帶一說,現在橫濱三溪園內有棟建築,據說就是當時平心寺的地藏堂。兩年前曾造訪三溪園,卻無緣一見。

這間佛殿也非鐮倉時代之物。1647年,將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位於增上寺的御靈屋移建於此,做為新的佛殿使用。

佛殿後方的法堂頗具特色,乃因鐮倉的寺院中,唯有建長寺設有法堂。最初的法堂建於1275年,早已損毀,現法堂重建於1814年。法堂乃住持講經、說法之處,以前曾有一次聚集388位僧人同時聞法的紀錄。

雖然大多數的伽藍都是江戶時代之物,但建長寺仍保有1255年所造之國寶梵鐘(也稱為洪鐘)。在山門右手方,可看到一座吊著大鐘的亭子,即為梵鐘。此鐘承襲平安時代的風格,乃是正港鐮倉時代物品。

法堂之後為寺院庫裡,乃僧人居住與生活之地,外入不可入內。庫裡左邊可見一金碧輝煌之門,門內為方丈。此方丈又名龍王寺,原本為住持居住之地,現多用在展覽與儀式。

想入方丈不可由正門,得先經過一旁的側門,先脫鞋後方能登殿。這間方丈雖曾於1641年重建,好不容易稱到20世紀卻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時倒塌。因此只好和總門一樣於1940年,從京都的般舟三昧院移來該院的方丈。

而那座閃耀金光的方丈入口大門(唐門),亦是1647年連同佛殿一起從增上寺移建過來的。原本是否有此大門,現已無可知曉。現在雖然閃著金光,但這並非原貌,而是於2011年整修時為其裝上「飾金具」。

進入方丈之後,可沿著迴廊參觀。廊內備有長凳,我們便坐於此,先是欣賞正面的唐門,再轉往後方的方丈庭園。這庭園原是開山蘭溪道隆大師所做,但同樣的,現存庭園實為江戶時代的造景。

無論如何,能坐在建長寺方丈迴廊內,享受徐徐微風、靜謐氛圍,實乃大幸。若能於此長期禪修,功力也許將大進。可惜至此旅程已至尾聲,還是得回到都市灰色建築物之內禪修。

離開建長寺後,本來想去吃和式料理,但早已過午餐時間,有名的餐廳不是打烊就是客滿。若欲在北鐮倉用餐,建議還是中午時段為佳。在路上繞了幾圈後,決定去吃一家沒有客滿,看似家庭料理的餐廳。

這家店叫做Reset Café(りっせと),其實是一家連鎖咖啡輕食店,主打各種健康餐點,包括了丼飯與麵食。

該店的特色大概就是湯品了。菜單上有針對各種體質之人,推薦不同的湯品。整體上口感不錯,可惜就是上菜速度頗慢,因為店內當時僅有兩人。我跟媽媽點的是豬肉丼飯,老婆點了麵食。

店員不知道是否是因為看到有外國人來,急切地想要說英文,結果把應該給隔壁的套餐給了我媽(笑)。難怪我們覺得為何送來的餐點多了一份飯團,湯品也是錯的。後來店員才又問我媽是否要更換湯品,並且強調「I made a mistake」(笑)。

日本語分かりますよ~店員さん~

晚上回去和在旅館寫論文(你沒看錯)的姊姊會合後,跑去吃前晚相中,位在小田急百貨內的宮川本廛(我不會唸….)鰻魚飯。好像是很有名的店家,不過我實在對美食興趣缺缺,也懶得上網研究,總之,就是份鰻魚飯。

就這樣,鐮倉之旅終於劃下句點。而去了那麼多次日本,我也終於有始有終地寫完一整串遊記,也算是對自己有了交代。

期待未來能在多去幾次日本,甚至是其他國家如美國、或是歐洲自助旅行。不過,目前還是乖乖地賺錢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