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與感想:卜洛克的小說學堂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

前日又開始繼續閱讀「卜洛克的小說學堂」一書。這本書其實就是教導讀者如何成為作家—恩、應該是以寫作為生的作家吧?

本書不光是講究書寫技巧,卜洛克也以自身的經驗提出職業小說家應該具備的心裡準備、自我管理。全書可分為四大部分,如同目錄一樣,包括小說職業論(職業作家的職業態度)、小說紀律論(職業作家日常的生活作息、創意培養)、小說結構論(架構一部小說的方式)、小說技藝論(寫作技巧)。

以下整理小說寫作技巧這部分的摘要(持續更新)

角色塑造(12/02更新) 作者認為塑造角色最有效的方式是反應自己的某些特點。也就是「如果我是他的話,在相同的狀況下,我會跟他有一樣的反應」、「他們的個性與環境,有可能是從我的個性與環境延伸出來的。」

她說、他說 本章論述描寫對話的技巧。卜洛克主張對話應當簡潔,但也認為有些狀況下可以多加修飾,例如需要凸顯主角的心情、個性時。當角色塑造不錯時,就讓對話推進劇情,而不要描述過多細節,因為對話本身可以用來描述角色的內心。

氣與活力的動詞 本章論述動詞的使用技巧。作者主張使用活潑生動的動詞,可使小說更具有活力。因此卜洛克建議平時多觀察其他作者如何使用動詞,雖然他自己不常回頭修改作品,但他很欣賞伍德浩斯(Wodehouse)駕馭動詞的方式。

無需道歉 切忌解釋 本章認為作者不應該替自己的角色解釋太多細節。替每個角色解釋行為是舞台劇導演的任務,而非小說家。作者應該信任讀者的理解能力,減少過多描寫。另外,對話也不要寫的太囉唆,讓人感覺像是在交代劇情。如何修飾情緒變化

本章論述形容詞與副詞。作者似乎認為,形容詞與副詞可以影響讀者的認知。卜洛克主張應多用說明性的形容詞與副詞,而盡量避免使用控制讀者反應的修飾語。也就是使用不帶主觀成分的修飾語。他指出:「具有判斷性的形容詞使用起來很方便…不需絞盡腦汁去描繪細節…那麼你就是犯了懶病了。」不過,文末又提醒讀者,這只是原則,最重要的是作家要如何活用。

選角與著墨(12/2) 應該以現實人物片段如:對話的方式、外表的特徵、待人處事的態度等,為基礎來創造人物。在把他們轉化為人物時,一定要練習「視覺化」。在心裡揣摩一番。

設定框架(12/2) 所謂的框架,依照作者解釋為「在某個虛構的上層結構中,設定一個故事」。依照我的理解,推測是「透過一個人去敘述一段故事」。也就是在原本的故事上再加上一層框架。例如書中提到的『勇氣本色』,是透過一位老太太回憶過去來呈獻故事。雖然年輕時的老太太身歷險境,但讀者卻都知道她他能化險為夷。

為何要使用框架?作者認為可以拉開讀者與故事的距離。

距離(12/2) 距離應意指讀者與故事之間的感覺。我個人覺得所謂距離近代表讀者可以直接接觸主角,以主角的眼光進行故事。距離遠,讀者就得透過另外一名角色來瞭解故事。如何建構距離?書中提到以「對話」來決定距離的方法。

例如,少用一些誰誰誰「說」,或是不去描述角色的心理狀態如:XXX說出內心已久的盤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