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簾下的戰影》觀後感:陰影的連環效應

本片為2022年丹麥電影,以真實故事為底,交織出一段似乎不可避免的悲劇。

1940年,德國發動威悉演習,入侵北歐國家。丹麥本就非軍事強權,抵抗一天就投降。雖說德國也要求丹麥在德蘇戰爭中出力,但相對其他國家,對丹麥的處置相當寬厚,王室也能留在哥本哈根。

1943年後,丹麥開始反抗,德國遂發動Safari作戰,解除丹麥武裝直接納入管轄。1943-1945年之間,丹麥並沒有重大戰爭,局勢穩定。《眼簾下的戰影》的故事背景,就是這段時間。

伊娃眼中的蚊式轟炸機。蚊式機乎是片中所有人的陰影,對伊娃如是,亨利如是,甚至彼得亦如是。

故事基於史實「迦太基作戰」。照理丹麥並非戰場,應無轟炸之必要;不過,丹麥本身也有反抗運動,而這些反抗組織成員正一一遭到蓋世太保拘捕,被關押在哥本哈根的殼牌大樓內。反抗軍多次要求英軍轟炸殼牌大樓,但蓋世太保卻把收押的反抗軍當作肉盾,讓英軍不敢貿然行動。

Continue reading “《眼簾下的戰影》觀後感:陰影的連環效應” »

《血戰那維克》觀後感:強國夾縫下的百姓視

整體來說,給7.5分/10分。

幾點感想:

平民觀點

女主角英格麗代表的,是一般挪威百姓。她並無特別的政治觀念,只不過在飯店工作,會說德文而已。德軍佔領飯店時,他選擇幫助滯留的英國代表,動機也僅出自於憐憫。反觀那英國領事,在小屋裡用言語刺激,想拉攏英格麗,說什麼若不幫忙就懷疑她資敵,又諷刺她跟德國領事的關係。

英格麗最後還是告知德軍,山上小屋有英國人。但觀眾並不會感到憤慨,因為她是為了救自己的小孩。男角Gunnar回家後,一開始還不能原諒妻子幫助德國,但片尾英法都撤軍後,他還是決定回到家人身邊。也許他在那時,感受到和妻子一樣的孤立無援吧。

但事後想想,如果英國領事很誠懇,沒那麼多算計的話,觀眾也許就無法同情英格麗了。故劇情安排,首重說服觀眾。

德軍

以前不知道在哪看過一個說法:德軍對北歐人都不錯(相較於斯拉夫人、波蘭人)。本片的德軍對待平民大致中規中矩,在隧道內遇到英格麗母子,還會主動帶他們返回那維克。

當然這和此時乃戰爭初期,有很大的關係。記得另一部片《被遺忘的戰役》,裡面的德軍就偏向殘暴。

這裡講的是平民,若對象是挪威軍,就顯得較嚴酷。但有趣的是,德軍竟然在山上陣地內,將挪威俘虜當作挑夫使用,負責搬運彈藥、補給以傷患。我還沒在西線或東線的電影中看過類似場景。

畢竟,一旦敵人來襲,德軍除了要應戰外,還要分心注意這些俘虜會不會脫逃或造反。這也許反映了初期,德軍在挪威兵力不足的事實。

Continue reading “《血戰那維克》觀後感:強國夾縫下的百姓視” »

《世界經典戰爭史:影響世界歷史的55場戰爭全收錄》感想

從日文書名「知識ゼロからの戦争史入門」來看,本書是給初學者的。什麼是初學者?大概指平常沒有機會接觸歷史、政治的讀者。

《世界經典戰爭史》比較像世界史

雖然本書主打「戰爭史」入門,但我讀完後覺得,比較像世界史。理由,一來針對戰爭本身的介紹不多;二來參雜了一堆與戰爭無直接關聯的豆知識。

本書以較淺薄的方式介紹戰爭,薄到可以稱之為「世界史」。以亞歷山大大帝生涯的四大會戰為例,本書僅在地圖中標示「伊索斯會戰」與「高加米拉會戰」,而無文字敘述。介紹二次世界大戰時,不談「閃擊戰」卻講「電腦」。

但這不是說《世界經典戰爭史》一無是處;若以「世界史」的角度看,本書仍提供了一些閱讀趣味,例如義大利統一戰爭與披薩、貝果可頌與維也納圍城戰、正露丸與日俄戰爭、新潟大撤離等。可惜的是,你原本想從本書吸收更詳盡的戰爭史,卻得到了飲食、文化小知識。

另,有些說明不甚清楚。像是「安汶事件」的詳細經過,「卡麗蔻棉布」為何能引發服飾革命,英國南海公司跟「泡沫」的關聯性等,都沒有解釋的很清楚。

本書的設定讀者,本來就是無基礎知識的讀者,但若解釋太淡薄,對新手來說也不見得適合。或許《世界經典戰爭史》的賣點,不在於其宣稱的經典戰爭,而是這些決定性戰役附加的小知識吧(這方面真的比較豐富)。

Pi錢包約定扣款適用站回報

使用Pi錢包一陣子,發現有些在名單內的不適用,沒在名單內的確適用。反正就以個人經驗,做個紀錄:

適用:

歐特儀-松壽廣場地下停車場

先在自動繳費機繳費,離場時Pi錢包扣款0元。

嘟嘟房僑安站

先在自動繳費機繳費,離場時Pi錢包扣款0元。

不適用:

正好停-林森公園地下停車場

沒事先繳費,無法通過閘門離場,只好用悠遊卡通行。

《新超人力霸王》有雷觀後感想

簡介

繼2016年《正宗哥吉拉》後,知名導演庵野秀明再攜手樋口真嗣,推出《新超人力霸王》電影。台灣的觀眾,或許更熟悉「鹹蛋超人」這個名字,但它並非官方名稱。

「超人力霸王」以電視劇起家,上映於1966年,至今仍持續推出新系列,風行全球,是日本特攝的代表作品之一。。我個人將「超人力霸王」大致上分為三段︰昭和時代的六兄弟、雷歐以及超人80;平成時期的蓋亞系列;2006年回歸主線的梅比烏斯系列。期間雖有其他力霸王影集,但屬於旁支。

電影《新超人力霸王》,是基於1966年的電視影集,主角自然是初代力霸王。不過,既然是新電影版,在角色與世界觀設定上自然有些許不同。

故事概略

來路不明的巨大生物突然出現於地球,人們稱其為「禍威獸」,並組成「禍威獸特設對策室專從班」(簡稱禍特對)與之對抗。一日,一隻強大的禍威獸出現,禍特對束手無策,就在此危急之際,突然有個銀色巨人從天而降,擊退禍威獸。但隨著謎樣巨人的出現,地球被捲入了外星人之間的陰謀,陷入了滅亡危機⋯。

不太像英雄的力霸王

「超人力霸王」為什麼要幫助人類守護地球?在電視影集中,超人力霸王本就隸屬「宇宙警備隊」—一個維持宇宙和平的組織。當力霸王為了追逐怪獸貝拉姆(ベムラー)來到地球時,與科學特搜隊員早田進駕駛的飛行器相撞。早田進當場死亡,但力霸王為了表達歉意,將生命與貝塔膠囊給了他,共同為地球的和平奮戰。

所以,基本上就是個交通事故…(誤)。

Continue reading “《新超人力霸王》有雷觀後感想” »

《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中的PFOF與融資

看完NETFLIX的紀錄片《散戶大戰華爾街》後,仍有兩點疑問:何以造市者(Market maker)可以買到比委託者指定的價格更低的股票?羅賓漢(Robinhood)為何拿掉Buy按鈕,避免自身存款不足?

看了一些資料後,恍然大悟,理由如下:

Payment of Order Flow

如影片所介紹,羅賓漢並非直接在交易所買股票,而是將訂單整批交給城堡投資這個造市者;城堡投資再向交易所撮合,執行訂單。為什麼中間有利可圖?答案在時間差。

客戶在羅賓漢App下單後,並非立即獲得股票,而是由羅賓漢整理後大批交給城堡公司。城堡公司在取得這些訂單資訊後,搶先在交易所、或者dark pool以低於客戶指定的價格購入股票,再交付給羅賓漢。中間的價差就是羅賓漢與城堡公司的利得,也就是片中的Payment for Order Flow。

如果沒有羅賓漢,那些需求將直接進入交易所競價,可能會拉高價格。況且,有了羅賓漢提供的資訊,城堡公司就可早一步得到市場資訊,對經營來說並無壞處。

Continue reading “《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傳奇》中的PFOF與融資” »

《狄式白話總體經濟學》讀後感想心得

本文作者狄驤曾是資深財經記者,以及資深投資人。他經營臉書粉專《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也在Pressley開設投資課程。會買本書,是因他的線上課程建議,先看過這本《狄式白話總體經濟學》,會比較好理解後續的內容。

我個人是有些經濟學基礎,也先研究過美債,所以看這本書時,幾乎沒有理解上的問題,所以我也不能保證,完全空白的初學者能否徹底理解本書。不過,整體來說,本書並非生硬的經濟學,而是非常實用的經濟觀念。以下舉出幾個我覺得頗有啟發性的觀點:

《狄氏白話總體經濟學》
《狄氏白話總體經濟學》是一本投資必讀的書,有助於打好基礎觀念。

GDP細項

以往我只關注GDP成長率,但GDP細項更能看出一國經濟結構。例如,近來台灣的GDP細項中,國內消費佔40%上下;反之出口貿易總額佔了65%左右。這顯示台灣非常依賴出口,以及GDP的成長是和出口額有關,小老百姓可能因此無感。這就是為什麼政府說GPD有成長-數字確實有成長,但民眾卻感受不到之故。

若去查其他國家的細項,也會發現有趣的是。例如中國的GDP細項,過去一度以民間消費為主,但2004年「資本形成」卻超越了消費,此後佔據龍頭寶座(2021年的數據為42.84%)。美國的民間消費,則是居高不下,達到70%左右。這告訴我們,論消費還是美國人恐怖。

中國GDP組成,以資本形成為最大宗
Continue reading “《狄式白話總體經濟學》讀後感想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