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參謀本部的效用與界限」一文摘要

作者為片岡徹也,該文收錄在學研出版社「德國陸軍全史」一書。

作者先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何如此優秀又出名的德國參謀本部沒有替德國贏得兩次世界大戰?

令人感到意外的,德國參謀本部在1870年普法戰爭左右時,其地位並沒有像未來一次大戰時如此崇高。甚至有野史傳說,在普奧戰爭中,有某師長在接受命令時說出:「非常完美的指示,但不好意思,毛奇將軍到底是誰?」。

近代參謀本部需有兩種機能:第一、為了執行將來的作戰,徹底蒐集必須的情報。第二、替未來的作戰做出戰略性準備(知的な準備)。而德國參謀本部的原型,是起源十七世紀的後勤總部(兵站監部)。後勤總部負責選定、設計與建造軍隊的營宿,原本是臨時性的組織。1802,普魯士的von Massenbach對後勤總部提出組織改革,將後勤總部改為常設性的參謀本部。

Continue reading “「德國參謀本部的效用與界限」一文摘要” »

東京行Day1-台北~成田機場~台場(下)

買NEX套票的好處在於,反正來回機場的費用都包含在裡面了,接下來就能盡情地花錢了(誤)。

Narita Express在每個車廂頭的部分都設有一個放置行李的空間。而且還附上密碼鎖,不用擔心行李被人拿走或是誤取。(但我沒有遇過這種事情就是了)。使用方式很簡單,首先把行李放進去,然後取出架上的鎖條,穿過行李的提把後再把鎖條掛回原處。然後請設定四位數密碼,把轉盤轉向LOCK,一切搞定。不過請不要忘記密碼,否則就得這班NEX抵達終點後,由站務人員幫你打開了!

NEX 車廂內的行李放置處,有密碼鎖可以確保行李不會失竊。

車上自然有販賣食品、飲料的手推車。除了一般食品類之外,當然也有日本最愛搞的限定商品了。因為沒啥興趣,所以沒有拍下來。我記得是什麼NEX限定咖啡,或是NEX造型的玩具。做紀念應該不錯,但我已經過了那個年紀了。

Continue reading “東京行Day1-台北~成田機場~台場(下)” »

東京行Day1-台北~成田機場(上)

回台已經一陣子了,但始終沒有時間整理照片跟寫遊記。昨天剛剛把第一天的照片整理完,趁著記憶尚未消失前趕快先寫一篇遊記吧。話說這次是搭乘全日空的班機,並且趁著暑假旺季漲價前趕搭末班車,透過旅行社買了機票+酒店套裝行程。其實去年十月去東京時也是搭乘全日空。全日空有個好處是每個人可帶兩件行李,重量限制為46kg。如果喜歡購物的話,全日空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這次陪我去玩的是GX1相機!因為GF1畢竟有點年紀了,對焦速度與一些軟體功能方面都略顯老舊。因此出發前去買了金屬機身的GX1。GX1保留了轉盤,比那耶講究輕量化的GF2~GFx在外觀上多了不少質感。另外全新的Vario X 14-42mm主打迅速對焦,搭配GX1機身,對焦速度只需0.9秒。和原本的GF1比起來快上許多。不過如果拿GX1接20mm F1.7那顆鏡頭的話,速度好像還是一樣慢了。

機場照例有霹靂布袋戲的戲偶,這次總共有妖后、玉傾歡、龍宿、素還真、戢武王(男裝)。

Continue reading “東京行Day1-台北~成田機場(上)” »

六月底東京行感想

趁著票價變貴之前,搭上了最後一般飛機,和女朋友一起前往東京玩了五天。這次行程一切順利,幾乎按照事先計畫走。不過我們並沒有指定要在哪些餐廳用餐,所以都是隨機找店家就進去了。

我們只有設定要吃的「食物」而非「餐廳」。例如:玉子焼き、お好み焼き、鯛焼き、うどん、ラーメン…等,好處是可以探險,壞處就是得花時間找,而且有吃到地雷店的風險。不過好在,這次吃過的店家都不錯就是了。

Continue reading “六月底東京行感想” »

CPU升級計畫

辦公用的電腦已經買3年了,起初只是用來處理文件,所以沒有買太高階的產品。當時選則了ACER的品牌電腦,CPU為E2220。

不過隨著工作需求擴大,包括跑PS、AI等軟體,原有的設備雖然尚可負擔,但可明顯發現跑程式所需的時間比自家那台i-5來的差很多。雖然把記憶體從2G提升至3G,但這也僅僅解決一點點問題而已。

LGA 775,目前這台E2220使用的CPU插座。

Continue reading “CPU升級計畫” »

自由書寫術

最近從一本書中得知「自由書寫術」此一寫作方法。

其實所謂的自由書寫術就是一種紙上的思考方式,以極快的速度來書寫讓腦中的「小編輯」來不及修正。因為腦中的編輯將會試圖修改你的文字,讓這些文字或思想看起來「能被大家接受」。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好的發想與點子就這樣被編輯刪除了。

所以透過自由書寫術的好處就是呈現出來的東西是很原始的。雖然內容可能驚世駭俗或是違反社會規範,不過寫多了就可以從這些垃圾中挖出寶藏。至少做這是這麼說的啦。實際的成效得等我練習過一陣子後才能知曉。

Continue reading “自由書寫術” »

吉田郡山城之戰(一)

一般知曉郡山城之戰的人都認為,這場所謂的攻城戰起因於尼子晴久為了討伐毛利元就之故。而毛利元就則把領地內八千多軍民納入郡山城內,進行長期戰。而當時毛利家的依靠大內氏為了測驗毛利的忠誠度而遲遲不肯發兵相救。直到大內家當主大內義隆確認毛利的忠誠心後,才派出由陶晴賢率領的一萬人馬前往郡山城支援。毛利、大內兩軍會合後,齊力反攻尼子大軍,終於迫使尼子晴久退兵。

不過,最近我看了吉田龍司所著的「毛利元就」一書,作者彙整了較新的研究,提供了另一套解釋郡山城之戰的來龍去脈。作者首先針對通說的戰爭過程提出三大疑問:為什麼先前一直把矛頭指向東方的尼子晴久會突然見揮兵南下?以郡山城的規模真有可能容納八千人嗎?毛利明明是大內家在安藝國內最重要的合作對象,為何還要冒險「測試」其忠誠心呢?

作者為了尋找答案,彙整了近代研究的新解釋:郡山城之戰的起因乃是源自於「頭崎城」攻防戰。

首先必須要瞭解當時大內-尼子之間的勢力關係。我GOOGLE了相關山城,並且製作一張簡圖如下:

從圖中綠色符號代表「大內‧毛利」勢力,紅色符號代表尼子勢力。很明顯的,只要能攻克頭崎城(平賀氏),就可以切斷銀山-高山城(沼田小早川)之間的聯繫,打通大內通往東方的道路。對於尼子來說,一旦失去頭崎城,則將退出安藝國南部。

因此,毛利元就雖數度攻打頭崎城卻無法將其拿下。直到1540年4月,沼田小早川轉而投靠大內,加上同年6月銀山城主武田光和猝死,引發武田家內訌。頭崎城此時頓失左右兩翼,陷入孤立的危機之中。因此,1540年8月,尼子晴久不得不終止向東擴張的計畫,轉而南向救援頭崎城。而位處中央地帶的毛利吉田郡山城,自然成為尼子的劍鋒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