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時刻」抄襲事件小感

說起這本《決戰時刻》,仍有些話想要說,不過事關敏感不能在社群網路上直言,只好寫在這,讓有緣人自行上鉤。

首先,關於「資訊」與「信息」之爭,有人說台灣目前早已混用兩者,因此一般人難以察覺。但依照我個人經驗,「信息」一詞應該是在大量引進簡體書籍後才漸漸被廣泛使用。當我就讀企管系(2000-2004)時,我們多數仍慣用「資訊」,倒是當時的簡體書多用「信息」。例如當時我們講「資訊管理」,簡稱「資管」,而非「信息管理」。

不難想像一旦簡體書大量引入台灣後,很多中國的慣用詞也跟著取代台灣的慣用詞,甚至是國家官方的出版品也不例外。只是,楊念組畢竟是年紀較長的學者,可以合理懷疑他應該會較慣用「資訊」。

第二,只要看過整篇文章的人,就可以輕易地感覺到這篇文章前後的語感與用詞有著極大的差異。前部分中規中矩,但後半部卻突然語調驟變。稍微有用邏輯在讀這篇文章之人,我想都能發現箇中差異。一般來說,同一位作者的同一篇文章其語調與用詞不可能差異過大。就算是碩士等級的剪貼簿論文,因為毫無個人特色之故,也能夠維持統一的語調。

第三,楊念祖的代寫者不是抄襲Richard Fisher的文章,而是抄襲中國《國際展望》期刊內,一篇由胡錦洋翻譯自Richard Fisher的文章。Richard Fisher可能沒搞清楚楊念祖的代筆者抄的是譯文而非原文。況且,本書以中文呈現,就算要抄襲也不可能抄襲原文。若是真的抄襲,也不可能出現兩位譯者的譯文相似度高達90%的情況。

第四,如之前的文章所述,有一種聲音認為抄襲是小事,不應該因此而辭職。可這種觀點不就是先預設了楊念祖可以成功地改革國防,所以儘管發生抄襲事件也不用辭職負責?萬一楊念祖到時改革沒成功,是不是要等到那時才認為抄襲有錯呢?我認為,若楊念祖真有心改革國防,應該堅持留任,待改革有所成效之時再辭職以示負責。可現實的結果是他立刻決定閃辭。故我可以合理懷疑,也許他本人也不太想要坐這個位置。

第五,用Google查抄襲應該是很基本的技能了,PTT上有人說Google正是檢查學生報告是否抄襲的利器。XD 也許再google本書其他文章,搞不好能找出其他抄襲文喔。但這無聊事還是留給鍵盤柯南們去搞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