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生家族》讀後感-上

仁生家族

「余仁生」這名稱,對台灣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但對香港或馬來西亞人來說,可能就有所耳聞了。

《仁生家族》記敘的,便是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祖孫五代百年的起落史。會買這本書,也是想瞭解這類跨國公司是如何形成,以及其發跡的關鍵為何。

以余家五代來說,余鶴松雖為鼻祖,但他是個風水師,與經營企業無直接關係。二代余廣培才是離開廣東往南洋檳城發展的第一人。

余廣培初到檳城經商並不順遂,把本都賠光,只好當其他華人行號的雇員。但他勤勉苦幹,旋即獲得賞識,除了加薪外也得到雇主信任。

如果他一直當雇員,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余仁生企業了。這個轉變的契機在於,他發現英國殖民政府的餉碼(tax farming)政策是有利可圖的。何謂餉碼?即是一種專利權。一旦取得這種專利,就可在殖民地經營某種獨門生意。余廣培在霹靂州替老闆收帳時,剛好殖民政府發標新餉碼,他便向友人商議投標,成功得標。

不過,余廣培雖奪得專利權,卻不只限於經營錫礦、酒與賭等政府特許。他看準了稅田區內大量華人,私自經營雜貨生意。這門生意因不需上繳賦稅給政府,反而成了余廣培的重要金流。或許他當初就是看準這點,才以較高的價格投標。不得不佩服其獨到的眼光。

不過,這種經營方式有個缺點:一旦稅金提高,利得就減少。余廣培本來就以高價搶標來擊敗對手,增高的稅金對他來說必也吃不消。為了稅金一事,他舟車勞頓和殖民政府商談,又因操心其父埋葬事宜、親弟放浪不羈,最終染病急逝,年僅三十七歲。

余廣培病故,余家事業頓陷風雨,因其長子余東旋年僅十六,尚無接班能力。好在這時,余廣培在當地娶的妾文煥章女士扛下了重擔。

文煥章為華人與馬來人的混血,除了精通馬來語外,亦通英語。她跟在余廣培身邊學習,運用語言優勢助其事業,獲得時人肯定。

文煥章在余廣培逝世後,穩定了事業。她對余家做的重大貢獻之一,就是請余家讓余東旋(余廣培和正室的兒子)來檳城,接受英式教育,這對余家影響甚大。余東旋21歲接班後,就是靠著他習得的英國文化、語言結交殖民政府,獲得巨大好處。

然而,一八九三年,也就是文煥章接手三年後,在一次返回廣東安葬其夫的旅程中,不幸因病去世。作者推斷,也許是旅途勞頓、身體虛弱而染上疾病所致。好在文煥章在出發之前已立下遺囑分配財產,由專業的洋人律師執行,才能保住事業。當時的余東旋只有十六歲,遺囑亦指示要其繼續求學,至二十一歲時方能繼承家業。

余東旋算是發揚余家的主要人物;在他的帶領下,余家事業到達了頂峰。直至一九四一年五月去世為止,余家跨族了錫礦、橡膠、僑匯、銀行、房地產等領域。

這部分,將在下一篇介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